2022年12月30日,《四川日报》对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杰出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我院学术院长曹顺庆教授进行了专访报道。报道中指出,近年来,如何应对和解决“卡脖子”问题,成为我国科技创新领域的热门话题。曹顺庆教授在采访中对应提出人文社会科学要解决“卡嗓子”问题,呼吁相关领域多加关注。
曹顺庆教授著名学者,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学术院长、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多项,多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及四川省政府社科奖。担任CSSCI辑刊《中外文化与文论》主编,国际英文刊物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 West(劳特里奇出版社)主编。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文艺评论(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基地揭牌仪式上,曹顺庆教授作为基地主任表示,要充分发挥基地的学术优势和团队优势,研究如何把中国话语推向世界,解决“有话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卡嗓子”问题,在世界上发出中国文艺理论声音,从“跟着讲”到“对话讲”再到“领着讲”,向全世界传播中国话语,进一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实现理论评论创新。在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曹顺庆教授同样强调,推进话语体系建设,需要“学术川军”在全球打开“嗓子”。在该篇报道中,曹顺庆教授对相关问题作近一步阐释。
附报道原文:
著名学者曹顺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解决“卡嗓子”问题
著名学者曹顺庆。受访者供图 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望江校区。(资料图片)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树摄
《牛津文学理论百科全书》中由曹顺庆撰写的“中国文学理论”词条。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余如波摄
曹顺庆英文专著《比较文学变异学》。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如何应对和解决“卡脖子”问题,成为我国科技创新领域的热门话题。最近,著名学者曹顺庆对应提出人文社会科学要解决“卡嗓子”问题,呼吁相关领域多加关注。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文艺评论(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基地揭牌仪式上,作为基地主任的曹顺庆表示,要充分发挥基地的学术优势和团队优势,研究如何把中国话语推向世界,解决“有话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卡嗓子”问题,在世界上发出中国文艺理论声音,从“跟着讲”到“对话讲”再到“领着讲”,向全世界传播中国话语,进一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实现理论评论创新;而在此前举行的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曹顺庆同样强调,推进话语体系建设,需要“学术川军”在全球打开“嗓子”。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何面临“卡嗓子”问题?具体有哪些表现?其由来、对策分别在何方?针对上述问题,记者近日对曹顺庆进行了专访。
A:谈问题
“说不出来”,乃至“根本就没有想到要说出来”
在曹顺庆家中刚一落座,他就抱来厚厚的四本大部头图书,这是不久前从国外寄来的 The Oxford Encyclopedia of Literary Theory(《牛津文学理论百科全书》)。翻开图书目录页,曹顺庆指向第三部分Methodologies(方法论),其中第五个词条Chinese Literary Theory(中国文学理论),正是由百科全书编纂者委托曹顺庆撰写的。
尽管受邀向英语世界介绍中国文学理论,曹顺庆却没有显得异常兴奋。“四大本,这么多条目,关于中国的只有这一条。”与此相对应的是,西方文学理论中的新批评流派,光是Close Reading(文本细读)就有单独一个词条。
西方文学理论一个流派中的一个术语,与古往今来整个中国文学理论,分量上却并驾齐驱,在曹顺庆看来,这显然不合理。据他介绍,世界文学理论主要有三大体系,一是中国、一是西方、一是印度,从时间上讲,中国文学理论的起源甚至早于西方文学理论。《尚书》提出的“诗言志”,是中国文论的开山纲领;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不学诗,无以言”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等等,都是中国早期的文学理论经典。
曹顺庆甚至为此向编者抗议,然而后者的一番话让他大跌眼镜:在这个版本之前,《牛津文学理论百科全书》从未收入有关中国的词条。也就是说,若不是他撰文介绍中国文学理论,这套权威百科全书或许仍对中国“视而不见”。
如何理解这种情况及其根源?曹顺庆将其归结为“卡嗓子”问题。
“理工科要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比如芯片,比如高精尖科技,要想办法突破阻碍、自力更生。人文社会科学的‘卡嗓子’问题,就是别人让你‘说不出来’,乃至你根本就没想到要说出来,这部《牛津文学理论百科全书》就是个例子。”曹顺庆说,中国也好、西方也好,其文学理论对全人类都是很有价值的,然而在当今的西方学界乃至在全世界学界,东方文学理论尤其中国文学理论,某种程度上却是“说不出话来的”。
B:谈缘由
我们没有自己的话语体系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曹顺庆就注意到这一现象,并将其提炼为中国文学理论的“失语症”问题:“我们根本没有一套自己的话语,一套自己特有的表达、沟通、解读的学术规则。我们一旦离开了西方文论话语,就几乎没有办法说话,活生生一个学术‘哑巴’。”在他看来,其中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内部的原因。
“我们为什么没有声音?这个状况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曹顺庆说,这首先源于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不了解、不清楚,其中一个经典案例,就是黑格尔认为中国没有哲学。“黑格尔这种看法是不对的,但是这种观念在今天仍然有市场。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哲学,于是人家的哲学史就可以不写中国哲学。”更要命的是,在其影响下,一些中国学者也逐渐形成了对中国文化的否定性的看法,其中相当一部分并非实事求是。
曹顺庆说,文化自信的提升,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当下中国人文社科学术研究面临一个双向的问题,即西方学界部分学者的文化傲慢和一小部分中国学者的文化不自信。“西方对中国文化无知而产生的傲慢,我们可以去改变,比如多写一点东西,让事实告诉他们。但是文化不自信引发的一些问题更严重,可能造成我们根本不去看、不去学、不去探究。”曹顺庆在多年教学研究中发现,诸如“十三经”、“诸子集成”和《文心雕龙》等古代经典,不仅很多普通老百姓不知道,甚至不少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也没有读过。
“中国的东西我们陌生了,西方的东西反而很熟悉。”曹顺庆上世纪90年代提出中国文论“失语症”时,曾引起学术界轰动,虽然得到季羡林、钱中文等著名学者的赞同,但是,反对之声也非常强烈。如今20多年过去,克服“失语症”、建设中国人文社科话语体系已经成为学界共识,然而类似的现象依然存在。“西方文学理论当然有价值,值得研究,但同样有价值的中国文论,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讲?”
也有观点认为,激发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需要用西方理论进行必要的“转换”,如一些学者所言“援用西方的理论与方法,以开发中国文学的宝藏”;换言之,中国明明有理论,却总有学者“视而不见”,或者天然地认为这些理论缺乏解释力。曹顺庆说,将西方话语奉为圭臬,一定要用西方理论来“转换”中国理论,甚至完全不用中国话语,“自己卡住自己的嗓子”,恰恰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所以我觉得,怎么样‘打开嗓子’是当代学术最紧迫的问题之一,也是真正重建文化自信的关键一环。”
C:谈对策
积极介入,推动交流互鉴
在曹顺庆看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不仅要在认识层面排除那些荒谬观点,更重要的是着力推动文明平等、文明交流、文明互鉴。“纵观世界文明的发展,文明交流互鉴是主旋律,没有交流互鉴就没有人类的进步。”
为什么要提升到文明交流互鉴的高度,而非从文学或者文学理论入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因此“卡嗓子”问题既是一个观念层面的问题,也是一个操作层面的问题。“我们要带动各个学科,从文明这个关键词着力来抓‘卡嗓子’的问题。”曹顺庆表示。
平台建设已经先行一步。除了近日正式揭牌的中国文艺评论(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基地,早在去年初,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已经正式启动“创新2035”五大先导计划,曹顺庆成为其中“文明互鉴与全球治理研究”首席科学家之一,将聚焦人类文明多样性、汉语言文学与世界文明、古文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等话题展开研究。
他表示,其中一大策略,就是融入、主导国际主流学术话语,用全世界通行的文字把事实、观点讲清楚。“我们要重写人类文明史,并进一步用文明交流互鉴来推进重写各个学科史,而且不仅用中文来写,也用英文来写,比如说重写世界文学史、科技史、法律史、伦理学史、心理学史、教育史、医学史等。我们只有把事实摆出来,把图片摆出来,把话语讲出来,才能够把被遮蔽、被曲解的文明事实纠正过来,人家才会口服心服。”
当代世界学术前沿,中国学者也要积极参与,建立自身的“话语权”。
曹顺庆长期从事比较文学研究,对其中的“变异学”领域尤为关注,然而国内学界一直“不大理睬”。后来,他在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原主席佛克马的鼓励下,以英文撰写并于2013年在国际著名出版社Springer出版了一部该领域英文专著《比较文学变异学》,在国内外学界引起广泛关注与重视,并对变异学展开了研究,成为中国话语在世界学术界的一次重要发声。“我们要进入国际的主流学术话语,你不主动去参与,‘嗓子’就打不开。”
他还与欧洲科学院院士、比利时鲁汶大学教授西奥·德汉合作,主编全英文国际比较文学年度文献New Perspectives o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国际比较文学新视角》),每两年在全球范围内精选20篇质量上乘、代表学术前沿和新进展的相关领域论文。“这就意味着,全世界哪些比较文学研究值得关注,中国人也有了话语权。”
报道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关嘉欣
责编|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