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3年,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新闻中心特推出“文新书讯”专栏,以系列报道的形式为您介绍学院师生的新作,讲述其背后的故事。这些书作,既是我们“以书育人,以文化人”的生动实践,更是我们勤学乐读的学风与志趣。
《红色诗志》
2023年6月,操慧教授、刘福春教授主编,孙海佩、郭灵西、刘鸣谦编著的《红色诗志》由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出版社正式出版,精装彩印,为《新诗中国》系列丛书的第一部。本书以编年形式展现了红色诗歌的初版本及诗人、刊物、诗集的相关图片,每首诗均附朗诵或演唱音频,扫描书中二维码即可欣赏。《红色诗志》结合声音、图像与文字,立体化传播红色文化,将读者带入诗歌的历史情境之中。
著作介绍
该书以图文志的形式,对解放区,特别是延安、晋察冀边区等地的诗人创作与珍稀出版物进行辑录,进一步发掘红色诗歌文献,更加全面的展示红色诗歌的历史图景,完善红色诗歌的文献脉络。书中按照时间顺序收录自新诗诞生之初至1949年10月前具有代表性的红色诗歌共46首,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留存红色文化,力求史料详实图文丰富。
著作缘由
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由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副院长操慧教授策划、“刘福春中国新诗文献馆”馆长刘福春教授担任诗歌文献指导的“诗言志 可爱的中国”系列主题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定位,立足“刘福春中国新诗文献馆”独家红色诗歌文献的发掘与传播,以诗为媒带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不仅为学院的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
据操慧教授介绍,本次主题特色活动是学院立足学科优势,发掘学术资源、传播红色文化的一次创新尝试。学院策划了“中国新诗红色文献展”,自主设计包含书签、明信片在内的配套文创纪念品,并在学院微信公众号开设“诗言志 可爱的中国”专栏,举办“红色诗歌朗诵会”、“新诗为什么这样红——百年新诗红色文献小型研讨会”等系列活动,以此让更多师生与研究者深入了解与学习中国新诗红色文献,为文化传播与学术研究提供知识服务。
“诗言志”自主设计书签、明信片
《红色诗志》即为“诗言志 可爱的中国”活动重要成果之一,书中主要篇目于2021年4月-12月间在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官方微信平台陆续推送,在校内外取得良好反响,成书过程中除增加相关篇目外,还对许多文章内容进一步修订扩充,特别是叶挺《囚歌》一节因新文献的发掘做了大幅度改动。
治学体悟
作为在红色记忆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红色诗歌构成了一代人的人生体验。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院长李怡教授指出,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中国新诗自诞生伊始便与红色精神、红色理想结缘。1918年1月,《新青年》四卷一号上推出了胡适等人的白话新诗九首,学术界将此视为中国新诗的诞生之月。同样是1918年1月,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早期白话新诗最积极的写作者之一李大钊出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他的诗歌中彰显着强烈的个人情怀与理想,无疑是中国红色文化的有机构成。在这一关键的历史时间节点,新文化阵营得到了巩固,中国现代社会文化中红色精神的部分也获得了生长的根基。
刘福春教授表示,《红色诗志》的编选不仅是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的特色活动,更具有特殊的学术意义,针对这些红色文献的系统梳理为文学史研究、新诗研究、新诗文献研究、红色诗歌研究开辟新视野,也引导我们从新的角度透视中国新诗、感知革命者的文学情怀、理解红色文化,这正是这些鲜活的诗作在研究层面予以学界的宝贵馈赠。“在梳理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饱含着诗作者浓厚的个人情感。”刘福春教授认为,这为我们识读与研究红色诗歌开辟了新的视角。“例如诗人陈辉在英勇战斗、一生为国的同时,他并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诗人和战士两种身份在他身上自然地融合”,他坚信,正是这些朴素而真挚的情感赋予红色诗歌长久的生命力,为读者带来历久弥新的震撼与感动。
作为该书的策划与主编之一,操慧教授表示,以诗音画的融媒体形式创新红色诗歌的传播形态,可以更有效地走近、贴近更多的受众,尤其是有助于立体呈现红色诗歌的思想内涵,是融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科特色并凸显诗歌文献价值的有益探索,也可以说是一种“新诗媒介文化的再构”。
著作亮点
《红色诗志》的编纂工作依托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中国诗歌研究院与刘福春中国新诗文献馆的资源优势对红色诗歌文献,特别是对其中的珍稀文献做数字化处理,并进行抢救性保护。该书配合国家建党百年文化宣传工作,并以此为依托为红色诗歌文献的研究建立新的学术增长点,加强相关人才培养力度。该书编选过程坚持以下四点基本原则。
1.发掘珍稀文献
本书搜集整理大量诗人书信、手迹、照片以及在延安、晋察冀等解放区出版发行的珍稀报纸、刊物、诗集照片。对于在中国新诗史和红色记忆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诗集,如《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力求搜集整理更为丰富的封面版本序列。对于书中出现的图片力求清晰、品相完好,并通过技术手段处理后,高清大图彩印,以飨读者。
2.考订详实
编纂过程中重视使用第一手资料,辑录的红色诗歌力求使用初刊版,对初刊版目录、正文进行对校,与之后版本亦有对校,如有修改即在说明中标注。对于诗人回忆、评论文章坚持眼见为实,还原历史本来面貌。对于诗歌的初刊地、初刊时间进行详实的考订修正,作为参考资料亦有一定价值。
3.重视文本可读性
红色、革命的底色是理想主义,这是重读红色诗歌应当用心去捕捉的重要内涵。李怡教授表示:“真正有价值的诗歌创作都源于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对社会的认知,能够构成个体、民族,乃至国家的成长部分。一代人和社会需要汲取力量,红色诗歌和红色文献恰好能够给予我们这种力量。”本书在编选过程中重视文本可读性原则,兼顾发掘红色诗歌更为丰富的精神面向,呈现红色诗歌中见证的波澜壮阔的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与几代人更为丰富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对党和国家赤诚的忠心。
4.对“红色”概念的进一步细化
此次编选工作不仅对红色诗歌、红色文献进行重新阅读、发掘,更对“红色”诗歌概念进一步辨析,细化“红色”诗歌内涵,思考不同年代对于“红色”定义的内涵变迁过程。本书综合考察写作者身份、诗歌写作地点以及诗歌写作内容三项标准确定入选诗歌篇目,书中涵盖的基本为中共党员在解放区写作出版,或表达诗人们对延安等广大解放区的热爱与向往之情的诗歌作品。
文|孙海佩
编辑|郑秋
责编|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