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 “优化”:人工智能时代的文论问题
主讲人:曾 军 教授 上海大学
对谈人:刘 敏 教授 四川师范大学
主持人:唐小林 教授 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
讲座时间:2023年12月22日15:00-17:00
讲座地点:
线上:腾讯会议:997-264-9123
讲座摘要:
日常用语中的“优化”是指采取一定措施使之变得优异;“优化”成为计算科学和运筹学中的重要内容,其含义是在一定限制条件下,选取某种方案以获得“最优化”的目标。将“优化”引入美学,可以与“美化”相关联,彼此之间有同有异。生成式AI中,“优化”有模型训练、创意提示、调试迭代三种类型。文艺作品之所以能够被“优化”,与其作为物质基础的艺术媒介及其作品的“可修正性”有关。艺术发展史上先后出现了诸如对“手稿”的“润色、修改”、对“乐器”的“调音”、对“原作”的“临摹、誊写甚至重写”、对“文物、遗迹”的“修复”等不同优化类型。生成式AI的优化路径有二:一是对生成式AI装置的媒介优化;二是对AI生成艺术的作品优化。在优化的技术演进中,先后经历了从手工优化到机械复制的优化再到AI时代的智能优化三个阶段。将“优化”引入文艺创作,还存在“最优化”的结果不是“奇异性”而是“普通性”的算法悖论、“数据和变量中的偏差不易被纠编,相反易强化成偏见”的偏差悖论以及“随机并不意味着不同,而只是相似、是风格的重复”的生成悖论。
主讲人简介:
曾军,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教育部高端人才[u1] ,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理论界人才[u2]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u3]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AHCI刊物Critical Arts编委,国际学术期刊《批评理论》和Critical Theory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文艺学和文化理论与批评,主要聚焦在巴赫金研究、西方文论中的中国问题研究、视觉文化研究、城市文化批评等方面。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项目11项。获得教育部第8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9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并获得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上海市优秀教材奖等。已出版《接受的复调——中国巴赫金接受史研究》《观看的文化分析》《巴赫金对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影响研究》《城视时代》《西学中话》等专著、译著、合著13部,其中《巴赫金对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影响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Neohelicon、CLCWeb: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Critical Arts:South-North Cultural and Media Studies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
主讲人照片
支持学术签到!